【戰火下的人民:慰安婦的人權運動】蘆葦之歌:台灣慰安婦的生命故事與人權運動

【戰火下的人民:慰安婦的人權運動】蘆葦之歌:台灣慰安婦的生命故事與人權運動

今年秋季公民通識講座,釣魚台教育協會與板橋社大攜手合作推行為期三個月的系列講座,十月份訂為【戰火下的人民:慰安婦的人權運動】,受次課程邀請到台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的館長-康淑華女士,介紹台灣慰安婦的生命故事與人權運動。

婦女救援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援會)對台灣慰安婦人權運動是重要的推手,自1991年韓國慰安婦金學順女士首先站出來捍衛自身權益,道出在日本政府強迫下從事慰安性奴隸的苦楚與心酸起,以及1992年2月日本眾議院議員伊東秀子女士發現三封關鍵的電報,證實台灣也有受害者。於是,1992年婦援會便設立台灣慰安婦熱線接受申訴,組成「台灣慰安婦專案小組」,著手調查台灣慰安婦的人數、族群、地區等歷史資料,也開始推展國際人權運動,與台灣慰安婦一起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與賠償,此運動一路走到現在持續不懈地進行。

阿嬤家康淑華館長與社區民眾介紹台灣慰安婦生命故事與人權運動的歷程。拍攝者:陳稚璽

康淑華館長與我們分享台灣慰安婦訪調工作內容,台灣應該有2000名受害者,經由調查小組確認的受害人數共58位,分別有閩南、客家與原住民女性,他們大多都是被掮客(台籍、日籍都有)所騙,或是被區公所(日本殖民時期)徵招,一無所知或是強行壓迫前往戰爭前線從事慰安性奴隸,而非日本政府所宣稱的自願。

又在當時民風極為保守、性別觀念傳統,受害女性倖存返台後也都不敢道出這段往事,深藏心中的壓抑更造成在身體強行慰安傷害之餘的心靈創傷。也不用說她們接續在婦女救援基金會的協助下,向日本要求道歉與賠償時被漠視的憤怒與不甘,對她們來說都是極大的屈辱。

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與賠償遭遇瓶頸與失敗的原因,康淑華館長也向我們仔細說明,在於日本政府宣稱1、超過法律追訴期。2、不能以個人控訴(告)國家。3、戰敗後已簽署終戰和約、協議。最後這點也顯示出日本政府沒有誠意面對與解決慰安婦議題的態度,因為戰後對日本簽署的終戰和約或協議,日本都逃避戰爭時期對侵略地區人民的屠殺、侵害之行為,對有爭議之和約日本政府至今還不願意面對,另所有受害之慰安婦都憤恨難平。

台灣慰安婦的生命故事也是本堂課的重點之一,康淑華館長與我們分享婦援會陪伴的慰安婦女性堅忍的故事,她們在掮客的欺瞞之下被騙到海外,而當初要能離開台灣絕對是需要政府的官方文件,因此日本政府(殖民台灣時期)絕對對此是知情同意,蓄意強迫台灣女性成為前線日本軍隊的性奴隸,遭受慘無人道的對待,能再回到台灣的幾乎都是在戰火下倖存下的女性

婦援會除調查這些重要的歷史資料,與台灣慰安婦一起向日本政府討公道外,也進行一系列的身心靈工作坊,包含倖存者創傷療癒、逐步建構倖存者家庭支持系統以及社會參與,陪伴台灣慰安婦走過幽谷開啟新的人生。尾聲,康館長也播放由婦援會製作的紀錄片《蘆葦之歌》的片段,讓學員一起了解系列身心靈工作坊的歷程,台灣慰安婦們在過程中的成長與銳變。最後,也播放台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的創立影像,婦援會一路從眾籌募資、選址規劃、一磚一瓦的建立的過程,為【戰火下的人民:慰安婦的人權運動】系列講座的下一站:參訪阿嬤家做預告。

期待社區民眾透過本系列講座更加了解台灣人文與歷史、在地議題與社會運動,台灣慰安婦即是重要的敘事之一,且能同時關注世界歷史、國際局勢,尤其台灣與國際關係的脈絡,再再都是公民通識講座辦理的核心宗旨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