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源龍分享討海生活 綜觀無人島捕鯖熱潮

蔡源龍分享討海生活  綜觀無人島捕鯖熱潮

逐字稿/張育銘    編輯/鍾俞如

這集藉由蘇澳漁會理事長蔡源龍講述在地漁民的捕魚經驗,帶大家認識蘇澳漁民與「無人島」(早期蘇澳漁民對釣魚台的稱呼)的淵遠與情感連結。以下為蔡理事長的講稿:

蘇澳漁會蔡源龍分享捕魚經驗。         攝影/陳弘煦

在座的朋友好,以下要跟各位分享我年輕時抓魚的故事。

「無人島」是漁民早期抓漁的海域。我16歲開始抓魚,當時初中畢業原本要去考花蓮師專,卻因為颱風而阻斷去花蓮的路,沒辦法考試,也就無法繼續升學。之後跑去當船員跟長輩一起抓魚。一開始非常不適應,常常在船上把青色的膽汁吐出來,過了一年也還會暈船。當我暈船嘔吐時,長輩們就開始呼喊:「魚來了!趕快捕魚!」當魚捕上來後,魚在甲板上活蹦亂跳地非常有生命力,因此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同時對大海充滿了憧憬。於是之後不再被暈船所擾,持續跟長輩們捕魚。

南方澳捕鯖熱潮   戒嚴管制討海難

講到「無人島」跟南方澳的淵源,那是非常親密的。當時我的觀念裡,因為捕鯖魚的熱潮,南方澳成為人口密度最高的漁村。一間20坪大的房子,最少要容納好幾戶人家。鯖魚是回流性魚類,產卵點在南方澳外海不遠處,因此聚集非常多的鯖魚。在那邊捕魚的漁民有琉球、澎湖、恆春,甚至南方澳的漁民。當時是戒嚴時期,軍方有實施安檢管制,我們只能清晨兩點從港口出發,晚上十點就得入港。如果太早出發或掛錯訊號燈,都不能出港。若不聽從軍方警示,他們甚至會開槍阻止你出港。所以那時討海生活非常不容易。

黑潮帶來豐沛魚種   補鯖方式日新月異

南方澳盛產鯖魚,台灣漁產大約95%以上的鯖魚來自南方澳。最早在民國70年,有從日本引進的「大型圍網」,更之前有「巾著網」——從日本時代沿襲下來的討海方法,是用兩艘船去圍起來的捕魚方法。之後才用大型圍網,人事成本較高。後來南方澳和澎湖漁民研究出「三角虎」——近海圍網(扒網),抓魚的數量多,效果與大型圍網幾乎一樣好,人事成本卻降低許多。目前南方澳第三漁港大多採用此法。農曆春節前二天到正月十八日共計20天,還有國曆6月1日到6月30日一個月,也就是6月份整個月為休魚期,為了不過度捕撈,而配合漁業署的政策進行自主性休魚管理。

巾著網示意圖。         資料來源:http://oceaninc.pixnet.net/blog/post/59364781-永續烏魚

先前提到鯖魚產卵點在南方澳外海,六、七月它們會從「無人島」海域,隨黑潮回流到宜蘭附近海域。所以夏天我們會去「無人島」海域抓鯖魚。從南方澳到無人島的距離是112海浬,早先的船隻馬力比較不足,速度不快,都是藉由黑潮的助力前進無人島。最早的船是木頭製的,後來變成塑膠製,不過在我看來,都是藉由黑潮往東北的順流,因此去無人島的速度比較快。通常是黃昏時候出發,到無人島約已清晨。當時捕魚沒有太先進的航行定位工具,因此要靠自己的經驗來行駛漁船,以便找到魚群。通常會找因地形變化而有漩渦的地方,海底的微生物因漩渦被捲動,而有豐沛的魚種。

蘇澳漁船作業。       攝影/陳弘煦

當時捕鯖魚的方式有兩種,分為日間與夜間。夜間捕魚必須搭配手電筒,有次我遇到手電筒沒電,還用身上的火種點燃火。當時捕魚和現在非常不一樣,現代漁業因為科技進步變得很安全,同時也能確保捕魚作業的效率。

目視定位「拚無人島」   風雨不阻拚生活

「無人島」是島群,最裡面是「無人島」,中間那座我們稱「鳥嶼」,另外一座叫「蛇嶼」,還有一座叫「油貢」(日語發音),都是當時父執輩在日本政府管轄下流傳下來的叫法。此外還有「黃尾嶼」和「赤尾嶼」。無人島的歷史跟「拚鯖魚」有很大的關聯,或者叫「拚無人島」——當時討海人為了生活、為了賺錢,駛著小小的船隻到無人島海域,沒有通訊設備跟定位系統,因此出海捕魚是非常危險的。那時出海捕魚要先找到無人島,再從無人島的方位推敲漁場的位置。因為從不同的方位看無人島的樣子都不一樣,所以透過辨識無人島的形狀——變成斗笠形或其它形狀——確認自己的方位。像我這樣60歲以上的漁民,「無人島」是非常熟悉而且密切互動的對象。當時捕鯖魚的主要漁場在無人島,必須仰賴目視無人島來確認自己的方位,因此無人島對我們來講真的非常重要,同時我們跟它也是有感情的。

釣魚台列嶼。       圖片來源: http://blog.udn.com/stevejiau/6905123

「拚無人島」的說法是,因當時捕魚的船隻很小,氣象播報也不是很準確,所以有時出海還不知道會遭遇颱風。有時在無人島附近海域的天氣非常晴朗,但因為無人島離南方澳有112海浬,當時船速約一小時8海浬,常常要航行12小時才能到無人島。回程則因為黑潮,船速可能只剩5海浬,因此要花更長的時間,從20小時到兩天都有可能。潮水若較強烈,海浪也連帶變強,因此回程非常危險。夏季有許多颱風,在無人島捕完魚後並不知道回程的天氣如何,因此漁民的生命安危非常沒有保障,所以才叫「拚無人島」,就是形容當時漁民的處境,為了生活不得不冒出海捕魚的風險。

下集將從漁民的角度來看無人島的主權和漁權問題,並談談民族意識的重要性。

(下集: 蔡源龍直面日殖歷史 籲重視民族意識 )

►歡迎加入釣魚台教育FB,即時收到最新資訊唷: https://goo.gl/3KTCMX

►觀看釣魚台教育Youtube影片: https://goo.gl/2w9FH8

►喜歡我們的資訊,請幫我們分享給朋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