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無人島》觀後感

文:徐順利

《重返無人島》影片主要在描述蘇澳漁民在釣魚臺列嶼討海以及與國人共同發放「保釣」的歷史與生活經驗,藉由這些生活經驗與情感連結著「主權」、「漁權」、「地方」、「教育」、「文化」等不同層面的議題。「保釣」有高度的政治性,涉及臺灣藍綠及統獨,更牽涉到兩岸及多邊的國際關係,容易被民族情緒所左右,這使得在處理保釣議題上,複雜而難以客觀。

以往漁民是漁港附近居民獨有的職業與生活型態,漁民通常不會住距離漁港太遠的地方,尤其是近海與休閒漁業的漁民,幾乎都是漁港附近居民,漁民容易藉由生活文化凝聚成共同的土地認同。這些在地漁民和保釣議題相結合,逐漸凝聚成為一個包含土地情感、人文關懷與政治價值相結合的體系與論述,也形成早些年漁民參與保釣活動的文化背景。

但臺灣漁業發展至今,漁民工作環境惡劣工時長,除船長外,船員幾乎都是外籍漁工,年輕一代多離鄉背井到都市發展。《重返無人島》中有一幕,保釣漁民問小朋友釣魚臺是誰的,小朋友不假思索說出是日本的。看到這幕不免憂心,如果年輕一代失去對於釣魚臺的共同生活經驗做後盾,未來剩下的可能只會是政治意識型態上的爭執。

除了這次以紀實短片形式所呈現的《重返無人島》座談外,自2020年起,釣魚台教育協會也與蘇澳地方社區團體合作保釣民俗小戲,以中華傳統民俗藝陣元素來呈現2012年漁民海上保釣的主題來進行保釣議題的倡議。而無論是短片或戲劇,都是藉著民眾多元參與管道創造學習參與保釣而形成共同生活經驗,讓民眾走入議題、關心在地文化,近而形塑出一股從地方認識到關懷地方的力量。而這過程也體現陳美霞理事長在《重返無人島》活動中所說的保釣是全民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