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釣魚台教育協會
知識是用來造福人群的,而不是讓人望而生畏、讓人用來壓迫人的。
最新消息
認識我們
緣起
關於釣魚台教育
理監事會
辦公室介紹
實習說明
保釣五十
發起與協辦單位
一、保衛釣魚台運動50周年紀念研討會
二、討海護漁保釣大遊行
三、「重返無人島」紀實短片
四、少年繪本
五、「拚無人島」民俗小戲
六、教科書批判分析
七、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 專書出版
八、釣運數位圖書館
九、老保釣與漁民有約
十、釣魚台鄉土巡迴教育
十一、《保釣風雲半世紀:釣運動領軍人士的轉折人生與歷史展望》新書出版
時事評論
釣魚台爭議
即時新聞
歷史事實
釣魚台Q&A
釣魚台教育
釣魚台教育研習營
公民通識講座
科普影片導讀
珍貴資料展
討論學習會
釣運圖書館
保釣文獻回顧
歷年保釣活動
釣魚台大事記
釣魚台參考文獻
林孝信紀念專區
生平簡介
影音資料
紀念文集
新聞專區
贊助我們
捐款說明
捐款徵信
立即捐款
Home
林孝信紀念專區
林孝信紀念專區
生平簡介
總統頒發之褒揚令
影音資料
紀念文集
新聞專區
學歷
‧
1959年宜蘭中學初中畢業
‧
1962年臺北建國中學高中畢業,保送台大
‧
1962~1966年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
‧
1967~1972 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研究所 碩士
經歷
‧
1964創辦《時空》(台大物理系系刊)
‧
1965創辦《中學生科學週刊》(刊載于《新生報》)
‧
1970創辦《科學月刊》
‧
1971~1979參加海外保釣運動,出版《芝加哥釣魚台快訊》周刊(後改為雙周刊),共154期
‧
1979~1986「臺灣民主運動支持會」創辦人,會長,創辦《民主台灣》月刊
‧
1971因參加保釣運動,被國民政府吊銷護照,無國籍,非法居留美國至1984。
‧
1988解嚴後,申請恢復國籍,並首次(21年後)重返臺灣。
‧
1997舉家遷回臺灣。
‧
1997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評選委員
‧
1998~ 推動臺灣社區大學的成立與發展
‧
1999創辦新竹青草湖社區大學,發起成立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籌辦年度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第一屆~第九屆)
‧
1999大學通識教育評鑒委員(教育部主辦,委託「通識教育學會」承辦)
‧
1999~2001中山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校外委員
‧
2000~2002「臺灣電視公司」董事
‧
2001~2004《社大開學》(月刊)總編輯
‧
2005《南華通識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諮詢委員
‧
2005創辦《通識線上》
‧
2007,2009,1010「卓越新聞獎」評審委員
‧
2009影像公與義(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評審委員
‧
2007-2010弘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
台南藝術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交通大學,世新大學及臺北文山社區大學任教(均為兼任)
歷任職稱
「學術經歷」、「服務經歷」
‧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
「科學月刊」社編委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
‧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
‧
「臺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
‧
「釣魚台教育計劃」主持人
‧
台灣《立報》社論主筆(2005-)
榮譽
‧
2002,入選為「十大不可忽視人物」(新新聞週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誠品好讀聯合企劃)-不可忽視的教育工作者,新新聞774期 (2002年1月3日),pp31~32
‧
2002,國際知名的教育期刊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專文報導:An ‘Accidental Dissident’ Tries to Reform Taiwanese Education: His movement seeks to merge technical training and the liberal arts, 登於該刊March 22, 2002
‧
2011,被選為民國百年以來三十一個青年典範之一。這是行政院青輔會為紀念建國百年推出研究計劃,須文蔚主持的專案,研究結果集結成書:須文蔚編,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31個實現自我 把握機會 創造人生的故事,台北:遠流,2011,《從第0期開始:衣帶漸寬終不悔》,廖律清,115-124頁
‧
2011年6月18日,榮獲「杜聰明博士科學獎章」特別貢獻獎。
專長領域
‧
物理學史與哲學,數學史與哲學,科學教育,通識教育,政治經濟學,媒體分析,等。
論文著作 / 通識相關活動紀錄
‧
林孝信,寫在第零期出版之前,科學月刊0,(1969:8) pp4~5。本文為科學月刊試刊號的「社論」,說明創辦科學月刊 的動機與基本構想,由本人起草,得到104為熱心朋友簽名,以共同發起人名義刊出。
‧
林孝信,這是你的雜誌─代發刊詞,科學月刊1-1,(1970:1) pp4~5
‧
林孝信,自然界的照妖鏡:傅氏分析法簡介,科學月刊1-2,(1970:2) pp6~14
‧
林孝信,甚麼叫做「力是諧和的?」,科學月刊1-3,(1970:3) pp42~43
‧
林孝信,金星也有盈虧圓缺,科學月刊1-6,(1970:6) pp44~45
‧
林孝信,甚麼叫做回歸分析法?科學月刊1-11,(1970:11) pp4~5
‧
林孝信,重複逼近面面觀兼介向量變換,科學月刊,2-6,(1971:6)
‧
林孝信,下一個二十年─如何更成熟而不老化?科學月刊241,(1990:1)
‧
林孝信,芝加哥大學的通識教育,科技報導(1992年5月15 )第5版。本文被選入《教育資料文摘》(1993)以及國立臺灣大學《通識教育通訊》2
‧
林孝信,學術發展與民間學術社群,科學月刊25-9,644(1994)。本文被選入《教育資料文摘》202, 158, (1994)
‧
林孝信,當前通識教育的瓶頸,科學月刊301(1995:1)
‧
林孝信,量子力學的革命,科學月刊25-6, 377-386(1995),原發表於「第一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人文與自然的交流」新竹,1995
‧
林孝信、黃俊傑,美國現代大學的理念與實踐-以芝加哥大學為例,《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 黃俊傑 編,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出版 pp67-100, (1997)。原發表於「第四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大學之理念」臺北:陽明大學,1996
‧
林孝信、黃俊傑,美國的經典通識教育:經驗、問題與啟示,通識教育季刊,3-4(1996:12),並被選入《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 黃俊傑 編,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出版 (1997)。本文作為主題演講原發表於「第三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靜電通識教育」桃園:中央大學,1996
‧
林孝信,從學術領導看大學校長遴選,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 黃俊傑 編,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出版 (1997)。原發表于「大學校長遴選與治校風格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1997
‧
林孝信,戴森眼中的善與惡,新新聞533 88-89 (1997)
‧
林孝信,火星上如有生命,跟地球有相同祖宗?,新新聞540 80-83 (1997)
‧
林孝信,索卡事件點燃罕見的科學戰爭─「科學與人文的另種對話」系列1,新新聞547 90-92 (1997)
‧
林孝信,偽科學,似科學,反科學─「科學與人文的另種對話」系列2,新新聞549 58-61 (1997)
‧
林孝信,科學研究只是國王的新衣?─「科學與人文的另種對話」系列3,新新聞550 71-73 (1997)
‧
林孝信,科學真能「求真」嗎?─「科學與人文的另種對話」系列4,新新聞551 80-81 (1997)
‧
林孝信,新舊左派吹起鬥爭號角─「科學與人文的另種對話」系列5,新新聞552 79-83 (1997)
‧
林孝信,本尊恐懼分身:桃莉震撼演化歷史─「複製羊一周年探討」系列1,新新聞573 80-81 (1998)
‧
林孝信,通往桃莉之路,魏爾穆只加了一塊磚─「複製羊一周年探討」系列2,新新聞574 80-81 (1998)
‧
林孝信,桃莉快要變成脫韁野馬─「複製羊一周年探討」系列3,新新聞575 86-88 (1998)
‧
林孝信,動物園的真面目,《新動物園:在荒野與城市中漂泊的現代方舟,貓頭鷹出版社》序(1998)
‧
林孝信,無限的誘惑,無限的作用,《無限探索無限,Richard Morris作,黃逸華繹,新新聞出版社》導讀(1998)
‧
林孝信,動物園的真面目,《新動物園:在荒野與城市中漂泊的現代方舟》序(1998)
‧
林孝信,通識科學教育中的兩個進路,發表於「第七屆通張昭鼎紀念研討會:科學的人文面向探索」,臺北,陽明大學,2000
‧
林孝信,成人教育傳統中的知識解放,發表於「臺北市社區大學研討會」,2000,收入「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 編 (2000)
‧
林孝信,美國的物理學開拓者,《約翰‧惠勒自傳,商周出版社》專文推薦2000
‧
林孝信,回顧與展望千禧年的科學,科學月刊373,(2001:1)。
‧
林孝信,後期高中教育發展趨勢與大學通識之深化,發表於「第十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2002
‧
林孝信,全球化與本土化下的臺灣社會若干考察,發表於「全球化與本土化研討會」,2002
‧
林孝信,從社會實踐中解放知識,《社大開學》,2002
‧
林孝信,科學家的反戰責任─從愛因斯坦反戰活動談起,科學月刊401,(2003:5)
‧
林孝信,全球化下的科技通識教育,發表於「第十二屆通識教育教師研習營」,2004
‧
林孝信,從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趨勢看臺灣社區大學的實踐,發表於「二十一世紀大學通識教育與終身教育學術研討會」,桃園,元智大學,2003
‧
林孝信,社區大學的出路何在?《社大開學》,2004
‧
林孝信,社大要開甚麼課?《社大開學》,2004
‧
林孝信,二十一世紀的成人學習與知識解放,發表於「第一屆社區大學學術研討會:知識解放與學習革命」,2004
‧
林孝信,思想史上的光與電:愛因斯坦科學革命的歷史意義,中國時報2005年4月18日
‧
林孝信,紀念愛因斯坦談教育,科學月刊424,(2005:4)
‧
林孝信,從紀念愛因斯坦談通識教育與科學精神,發表於「中國技術學院通識教育研討會」,2005
‧
林孝信,技職院校通識教育的未來,發表於「技職院校通識教育研討會」,臺北科技大學,2005
‧
林孝信,在國際愛因斯坦年反思:新世紀的人文價值,發表於「2005以永續生存為導向之通識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樹德大學,2005
‧
林孝信,全球化下的品格教育,發表於「品格教育與全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2006
‧
林孝信,全球化時代的華人社會的通識教育,發表於「海峽兩岸通識教育研討會」,武漢理工大學,2006
‧
林孝信,福勒克斯那的理想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特色, 《通識在線》,13,2007
‧
林孝信,通識教育中,核心課程的意義與實務,發表于中國醫學大學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2007
‧
林孝信,華人社會實施通識教育的意義與挑戰,發表于「大學理念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2007
‧
林孝信,「全球在地化」在臺灣的變形及對教育的挑戰,發表於「全球在地化趨勢與相關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元智大學,2007
‧
林孝信,哈佛大學通識教育改革初探,《通識在線》,11,2007
‧
林孝信,哈佛大學通識教育改革再探,《通識在線》,13,2007
‧
林孝信,成人教育的一個創新實驗,發表在「2008海峽兩岸推進終身教育研討會」,2009年9月28日,廈門,福建
‧
林孝信,從劍橋看歐洲高等教育的演變,《通識在線》,25,2009
‧
林孝信,保釣歷史淵源與社會意義,《啟蒙,狂飆,反思》頁24-46,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
林孝信,從《科學月刊》的出現探討台灣社會思潮,發表在「第三屆海峽兩岸科普論壇」學術研討會,2010年5月22日,元智大學。
‧
林孝信,科學在通識教育,《通識在線》,26,2010
‧
林孝信,從通識教育思考通識與人文的關係,發表在「通識教育、生命教育與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2010年6月18日,中國醫藥大學。
‧
林孝信,專訪潘懋元,《通識在線》,26,2010
‧
林孝信,第三世界的啟蒙運動,發表在「理想啟蒙、奉獻–《科學月刊》在台灣」學術研討會,2010年11月19日,交通大學。
‧
林孝信,再訪潘懋元,《通識在線》,30,2010
‧
林孝信,十九世紀英國高等教育的質變,《通識在線》,34,2011
‧
林孝信,科學月刊是如何出現的:四十年後的回顧,《繼續航向未來》,2011
‧
林孝信,科學與技術的相互關係,中華科技史學會演講,2011年6月4日星期六,國家圖書館
‧
林孝信,終身學習時代的科學普及,發表於第四屆兩岸科普研討會,2011年6月13日,廈門
開設課程
‧
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無限之謎、時間的探索、空間的概念、愛因斯坦革命、數學與文化、混沌現象、對稱之美,生活科技等。
‧
交通大學:科學經典名著導讀、愛因斯坦的革命,數學與文化,等
‧
成功大學:邏輯入門,愛因斯坦的革命
‧
台南藝術學院:政治經濟學、媒體分析與批判,影像與社會思潮
‧
世新大學:認識愛因斯坦、漫遊物理世界,名著選讀,經典與生活智慧,數學與文化,全球化與另類全球化運動
‧
台北文山社區大學:金融海嘯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