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釣運動的現在進行式

台灣保釣運動的現在進行式

編按:本篇為《釣魚台教育協會》鍾俞如專員在2021年10月30日舉辦的台灣社會研究學會<華人知識分子的保釣運動 >論壇中的發言內容以及主持人陳美霞理事長的介紹與小結。

主持人:釣魚台教育協會陳美霞理事長   

講者:釣魚台教育協會鍾俞如專員

主持人:釣魚台教育協會有三位保釣女將,現在俞如要報告的就是代表我們釣魚台教育協會的年輕人,保釣運動不僅僅是老保釣的投入,到後面有很多年輕人都投入進來,所以俞如作為一個年輕一代的代表,將報告我們台灣保釣運動的現在進行式。我們是往前、將來要繼續有所貢獻,那就請俞如。

講者:我代表釣魚台教育協會的秘書處報告「台灣保釣運動的現代進行式」,因為這場論壇在講比較不為人知的保釣運動,我想先從林孝信老師說起,在座各位包括老保釣老師們、還有關心保釣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林孝信老師,我就不贅述。但提出幾個孝信老師過去的經歷,並說起為什麼會做釣魚台教育的工作。

知識是用來造福人群 串起林孝信四大志業

林孝信老師是宜蘭子弟,因為讀大學的時候發現宜蘭沒有圖書館,能接收到知識的資源非常短缺,所以他就發願要讓人民都能夠接觸到科學的知識,因此創辦《科學月刊》,讓更多人可以透過這本雜誌,吸收到在學術殿堂才能接收到的科學知識。在老林老師到美國留學的時候,他還是繼續這個心願做《科學月刊》,到1970年代華人保釣,就是留學生保釣運動的發展,他扮演著一個利用連環信的方式,串聯美國各地留學生的重要角色。到了保釣運動比較消退的時候,大家可能覺得保釣運動在1970年代最高潮的時候就慢慢沒有了,其實林孝信老師還有跟一群關心台灣、關心社會、關心人民的朋友們,繼續這樣的保釣精神,成立了「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OSDMT)」支援台灣的民主運動。

老林老師以OSDMT的精神關心台灣社會,貼近人民的視角去做;大家應該都知道林孝信老師做了四大志業,就是《科學月刊》、後來回到台灣做社區大學、通識教育,甚至後面我們承繼孝信老師的精神做的保釣教育,他有一個很核心的精神,就是解放知識。大家看到右下角有一個圖片(圖一),這一段話是孝信老師說:「知識是用來造福人群的,而不是讓人望而生畏,讓人用來壓迫人的」是他一生中很核心的精神理念。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知道林孝信老師非常關注知識的解放,所以到了2012年,剛剛老師們也有提到這樣一個契機,保釣運動終於可以有一個發展,在世新大學成立「釣魚台教育計劃」,這其實是過去老林老師跟很多位老保釣們一起醖釀著,在這樣的一個契機裡面成立起來的。

圖一、林孝信老師「知識是用來造福人群的,而不是讓人望而生畏,讓人用來壓迫人的」。

那為什麼要做釣魚台教育呢?像我這樣90年代後一輩的幾乎沒有聽過釣魚台,這也是我們做釣魚台教育的原因,因為,過去教科書不教,社會上談論的也很少,或者是說,我們在談論釣魚台的時候,都是用一種非常政治標籤的方式去談論它。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歷史,以更有國際觀的方式認識釣魚台的議題,也是釣魚台教育的一個核心關懷。保釣之火的延續,很可惜的是,2015年林孝信老師過世了,但因為這是集體事業,後來通過台灣老保釣、海外的保釣老師們,以及可能未必知道保釣,但是很支持保釣運動的人們,在2016年重組成「釣魚台教育協會」,2017年初正式成立協會。2017年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釣魚台教育開始跟蘇澳區漁會幹部、漁民接觸,然後一起合作。

釣魚台教育計劃過去都是舉辦研習營,教授小學、國高中或大學老師們,把這些他們過去可能沒有辦法接觸到的釣魚台相關知識,在研習營裡傳授出來,我們過去都是在這樣的課堂上面講。2017年開始與漁民合作之後,我們就拉到漁村進行研習營。再來,我們2017年以後開始串聯蘇澳區、頭城區、小琉球區本地的漁民,在2020年保釣50週年的契機推動一系列的紀念活動。

代代都是保釣人 延續保釣火種不滅

我要提出一個不一樣的觀點,在今年(2020年)4月的研討會上,美霞老師提到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我們這一代保釣人」為什麼會提這樣子的觀點呢?過去在提保釣人的時候,講老保釣的時候就是提1970年代這一批留學生。但其實,從剛剛包括劉沅老師、胡卜凱老師、邱立本老師,他們所談到的不只是1970年代的保釣運動。這樣的概念就是,每一代都有每一代屬於他們那個世代的保釣精神,以及保釣內涵,第一代保釣人是1970年代那一群留學生,與1970年代開始受到日本驅離、壓迫的那些漁民們。

我稍微唸一下第一代保釣人物,有林孝信老師、黃建華老師、周問梅老師、陳治利老師、錢永祥老師、邱立本老師、劉沅老師、胡卜凱老師、吳國禎老師,漁民的部分,過去我們接觸到的就是南方澳的漁民,還有頭城的漁民,有黃春生、蔡源龍理事長。蔡源龍理事長明天會來講我們論壇二的部分,歡迎大家一起來聽他講去釣魚台的故事。這一群老保釣老師們與漁民就是屬於第一代、最一開始的保釣人。第二代保釣人就是受到保釣運動啟蒙的學生,包括美霞老師以及我們的常理欽文老師等等。我們提出這樣子的理論,是希望保釣運動精神不會是停滯的、懷舊的,而是保釣運動是現在進行式,也唯有提出這樣子的概念,才能讓保釣運動繼延續下去。

撕開釣魚台的政治標籤 讓人民的力量長出來

2017年之後開始跟漁民合作舉辦研習營,我們有一些內涵,第一個是,我們在2017年舉辦第一場由漁民為主擔任講師的釣魚台教育研習營,由漁民來教我們認識釣魚台。在你眼中釣魚台是無人島,但他們跟無人島的關係是非常緊密、跟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些是我們過去在保釣運動裡面可能沒經歷過的知識。在舉辦研習營的過程中,在知識分子、漁民跟群眾之間有相互學習跟相互教學的關係。這些知識分子簡單的區分大概是老保釣老師們,還有過去研習營的講師們;漁民的部分還有很重要的是漁民家屬,以及漁業菁英們;群眾部分是參與研習營的學員們,我們也會在社區大學舉辦公民論壇。

第二個是,我們也在為保釣運動50年以來的論述注入更貼近人民的觀點,希望透過跟漁民的接觸開展新的保釣論述,更加貼近人民的歷史觀。而不會說,我提出說要保釣、提釣魚台的時候,大家心裡就會覺得你要跟我談政治、你要跟我談藍綠之類的。但我們在過去幾年的實踐過程中,用這樣的方式去講述釣魚台議題的時候,是更為人所接受的。在這些論述裡面我們做了下面幾個努力,有做漁民口述的歷史,包括老漁民們上釣魚台的經驗,或是在釣魚台附近捕魚的經驗;也做了漁民保釣紀錄片等等。

接下來很重要的是,我們在發展這些工作的時候,也期待激發在地行動的主體性,跟大家介紹左下角照片(圖二)右邊這位打鼓的老師,他叫做陳碧燕,是老林老師跟美霞老師在芝加哥很重要的朋友,同時也是蘇澳的漁民子弟。也是因為他帶領我們、在當地作為一個引路人,讓我們能夠取得當地的信任,在這中間扮演重要角色。碧燕也在蘇澳社區組織了一支以老人為主的非洲鼓隊,以這樣的方式去組織社區,明天也會講到保釣民俗小戲,過程中也激發了在地人去展演、用在地人去說在地故事、說地方情,右邊這張圖(圖三)就是保釣民俗小戲的呈現。

圖二、陳碧燕老師(右一)帶領非洲鼓隊長者們於南天宮廟前拜演。

圖三、「保釣民俗小戲團」於南天宮前舉行首演。

五十週年歷史契機 漁民與知識份子攜手共盡保釣任務

再來,介紹保釣50週年紀念活動,簡單跟大家介紹我們保釣50的目的,我剛也有稍微簡單提到,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契機、保釣50年這樣的歷史契機,進而增進社會大眾對釣魚台的認識,並且延續保釣精神、擴大保釣運動的隊伍,以及與漁民攜手共盡保釣任務。在這樣的內涵、目的下,我們有活動、有論述,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加入我們的團隊。

再來是保釣鄉土教育的種子,我們在2019年因為漁民口述歷史的契機,希望把漁民爺爺他們上釣魚台,或是在釣魚台附近捕魚的故事,說給比我們還要小的小學生,因為現在的教育是幾乎不談釣魚台的。最右下角這張(圖四),大家可以看到這群小學生跟中間這位老爺爺,就是蔡源龍理事長,他也是從小就在釣魚台捕魚,2019年在國小裡面說在釣魚台捕魚的故事。那時候校長問全校100位學生,也是當地南方澳的學生,問他們知不知道釣魚台,100位的學生裡面只有10位舉手說知道釣魚台,蔡源龍理事長更追問「你們知道釣魚台是誰的嗎?」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說是日本的!也因此我們意識到保釣鄉土教育是非常刻不容緩,保釣的扎根教育是很迫切的。

圖四、蔡源龍理事長說釣魚台故事給小朋友們聽。

我們希望在保釣50的契機下,我們可以壯大保釣運動的隊伍、延續保釣精神,歡迎大家加入。這個是我們協會的網站還有QRcode,也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LINE社群,以上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俞如年輕女將。剛剛俞如報告的是過去幾年來從老林開始做釣魚台教育,一直到現在很多人不是只有幾個人一起投入進來的成果,所以俞如就做了報告,其中有幾個算是很關鍵的,我再稍微強調一下。第一個,他講我們保釣運動不是停滯的,它是不斷的新生的,它是不斷的創新的,剛我講的這是保釣的特色,我們今天的還有明天的兩個場次都是一樣,都是創新,都是不斷的發展的,這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希望保釣這樣的一個概念是國際性的,國際的壓迫,可以跟在地完全連接,因為國際的壓迫一定會影響到在地人民的福祉、生活、工作,所以要跟人民結合。確實剛剛秀出來我們有保釣小戲,是跟在地的文化完全結合,而且諸位可以去點擊,可以看到保釣小戲是用中國傳統的雜技,譬如說跑旱船,譬如說水族陣,這些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保釣運動就跟傳統文化完全的結合,我們有沒有一些文化人一起投入進來,像我不是文化的,但是我們的理念共通,然後文化人一起投入進來。

所以特別我再強調一下,俞如所報告的我們在台灣集體做出來的成果,裡面你特別看出跟剛剛邱立本提的有相關,就是說華人投入到保釣而不是僅止在那邊,它是不斷的創新的,而且甚至開始跟漁民合作,開始關注弱勢群體,這個也可以跟保釣完全結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