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本船)招手後,他們有載了柱子(khit-a),約5、6隻,2、3個船長跟我們上去,要我們幫他載去,那時候上面寫了昭和幾年,要去釘了,他們也有跟我們說,叫我們以後不要去了,這裡屬於日本領海,可能是有記者,我們不懂,有一大群採訪照相,完成後拿了好幾箱塑膠(thai-a)很多還有好幾箱泡麵給我們,那時候我們這邊還沒有泡麵,為了感謝我們幫他們載東西。去了大概十幾天又去,雖然他們說不要去了,我想了想心情不好,他找了三個團員,提了油,離那邊一兩百公尺,放火燒,那邊是樟樹很漂亮,七、八、九月好天氣點火燒,結果下一陣雨,後來一生記得,山的東西不要隨便弄,明明是好天氣卻下雨。
分類: 歷史事實
但他(蘇智良)特別提及,2014年起,大陸曾就慰安婦問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未果,去年再和韓國等八個國家共同申請,唯日本右翼團體也提出慰安婦與日軍紀律的文獻,因日本是教科文組織的最大捐獻國(因美國退出),且日本非常積極遊說,甚至以退出該組織為要脅,最後教科文組織希望雙方協商,因此他們正竭力爭取今年底申遺成功。
正因為中國大陸考量國際情勢,在慰安婦問題立場不夠堅定,態度曖味,才會授蔡政府以口實,對這些血淚斑斑的慰安婦歷史事實還在「自願」與否上作文章。苦難的歷史必須被記憶,也唯有正視歷史事實,兩國關係才能真正向前走。
而在南京停留的最後一天,並舉辦會議進行討論交流,團員紛紛熱烈表達意見,不管是清理戰爭罪行的必要性,或讓看不見的歷史被看見,我們當從歷史中還原真相且深入反思,才能避免悲劇重演。一如拉貝所說的,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
期待社區民眾透過本系列講座更加了解台灣人文與歷史、在地議題與社會運動,台灣慰安婦即是重要的敘事之一,且能同時關注世界歷史、國際局勢,尤其台灣與國際關係的脈絡,再再都是公民通識講座辦理的核心宗旨與目的。
湯恩比是二十世紀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家。他在1948年出版了一本小書《Civilization On Trail》時年58歲;而在其生涯的最後年月1974與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的對話,記錄了二人對人類前途的展望。今天想借用一下湯恩比的頭腦與眼光,穿越時空縱觀鳥瞰歷史,再與今日的世界格局相印證而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