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民主 愛國 —— 五四精神,奮鬥不懈死而不已的林孝信(胡承渝)

科學 民主 愛國 —— 五四精神

奮鬥不懈死而不已的林孝信

 

科學民主愛國 求真善美 四十年鞠躬盡瘁 五四驚雷再震

通識社教公衛 惠老中青 三百里夙興夜寐 南北化雨春風

 

我認識林孝信五十年了,建國中學高中同校,臺大物理系同系,比他高一屆。大學時雖和他不算熟,但有兩件事印象深刻。第一是他的外表,他剃光頭。第二是林孝信在大三時,創辦了臺大物理系系刊:《時空》(Spacetime),這大概是他創辦的第一份雜誌。

《時空》是物理系的系刊,不是給普通人看的。當時臺灣的中學生,在科學方面幾乎沒有課外讀物。林孝信在大四時,又在《新生報》上開闢《中學生科學周刊》專欄,這是他正式從事於科普事業的開始。

當完兵後出國,他到芝加哥大學繼續攻讀物理,但仍想為臺灣的學生提供一份有份量的科普刊物。芝大物理系的博士資格考試是有名的難,林孝信通過後,就把精力放在創辦《科學月刊》上。在複印機還不普遍,沒有傳真機、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時代,白手起家辦一份雜誌難以想像,尤其是在美國為臺灣出刊物。所以當他提出這構想時,大家都潑他冷水,但他不為所動,全力以赴。

一份月刊所需的人力與財力,遠非一個窮學生所能負擔。但他認為糾合在美的華人學者及留學生,一定可以辦成。為達到這目的,他曾跑遍東北部各大學,說服大家寫稿、捐款。飛機票不是他負擔得起,只能搭便車及乘 Greyhound。

當時《中央日報》副刊曾登出一篇文章,大概是中部某學校的人寫的。說林孝信風塵僕僕到他們學校,希望大家幫助《科學月刊》。有人看到他鞋子破了,就特別捐出幾十塊錢,說不是給《科學月刊》,而是給他買鞋子的。但下一次他還是穿了那雙張了嘴的鞋子而來。

在林孝信堅苦卓絕努力,多人幫助之下,《科學月刊》於 1970 年出刊,在臺灣大受歡迎,每期銷路超過兩萬份。幾年後,所有工作移到臺灣島內,一直出刊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年。當時為了《科學月刊》的編輯工作,林孝信發行《科學月刊工作通報》給各地的工作人員及支持者。一年後,《中國時報》和《中華雜誌》登載了釣魚臺的消息,在美國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為了讓廣大的留學生知道此事,有人建議寫進《工作通報》中。經各地聯絡員同意,《工作通報》發了三期討論釣魚臺的專刊,把釣魚臺的消息送到美國六、七十個留學生眾多的校園,對保釣運動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保釣運動風起雲湧,林孝信積極投入。他與芝加哥的朋友出版了《釣魚台快訊》。在眾多的校園手寫保釣刊物中,《釣魚台快訊》有其特色。首先,出版頻繁,最初是周刊,所以能很快報導保釣的消息,不愧「快訊」之名。其次發行長久,一直到 1977 年,總共154 期。在內容方面,則比較關心臺灣內部事物。

不只是在刊物上關心臺灣。1976 年推動統一的政治犯陳明忠再度被捕,國民黨要處以死刑。林孝信得知此事,立刻與港、臺同學發起捐款,在《紐約時報》登載全頁廣告,譴責臺灣政府迫害人權。使得國民黨在國際壓力下,改判為十五年徒刑。

1974 年南越政府入侵西沙被中國擊退後,轉而侵佔南沙島礁,並扯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南海的國民黨軍艦沒有阻擋。林孝信組織了在芝加哥總領事館前的遊行,要求國民黨保衛國土。

雖然著重關心臺灣,林孝信並不忽略大陸的發展及社會主義理論。他認為兩岸人民之間並無仇恨,中共也從未壓迫臺灣人民。要消除臺灣人因國民黨反共教育而產生的對大陸誤解,從臺灣出來的保釣人士責無旁貸。他也曾從日本取得文革時期非正式出版的三本毛澤東文選:《毛澤東思想萬歲》,重印發行,供保釣同志閱讀參考。

1978 年臺灣逮捕傾向統一的余登發。1979 年初,中美建交,國民黨乘機停止選舉,又藉口橋頭事件把黨外的新竹縣長許信良停職。林孝信為支持島內的民主力量,創立了臺灣民主支援會。支援會出版《民主台灣》季刊,辦理夏令營,以經費支持臺灣進步力量,並在臺灣同鄉會中宣傳。

《科學月刊》是科學,民主支援會是民主,保釣是愛國。科學、民主及愛國正是五四運動的三大信念。所以林孝信在美國全力以赴的三項事業,重現了五四運動的基本精神。

林孝信從事的科學、民主及愛國,有一層深的含義。《科學月刊》的發刊詞說:「藉科學之介紹而將科學精神帶到行政處事上,帶到日常生活思想上。」所以其目的不僅是科學理論的介紹,更不是高科技產品的應用,而是希望科學精神能在社會生根,進而導致政府及民眾能用科學的思考來處理有關事務。

他所追求的民主,不是僅僅幾年投一次票而已。真正的民主不能由財團收買,必須讓普通民眾的意見和要求反應在政府的施政上。民主支援會在臺灣著重支持弱勢,特別是勞工團體,更與後來的工黨和勞動黨關係密切。說明了林孝信心目中的民主。

保釣愛國運動,不是法西斯式的愛國,要把本國放在其他國家之上,而是因國土受到侵佔而起。在對近代史和國際情勢有更深認識後,林孝信的愛國信念上升到反對帝國主義的層次。不論討論釣魚臺還是臺灣,甚至整個中國,他都從反帝的觀點來看,認為愛國與反帝相輔相成,纔不會迷失方向。

因為參與保釣,批判國民黨政府,林孝信的護照被弔銷,在美國既不能繼續求學,也不能工作。很長一段時間,生活靠志同道合的朋友捐款接濟,過得非常艱苦。但他不改其志,仍然致力於他的信念。後來為傳播中華文化及進步思想,找朋友投資在芝加哥開了士林書店。僅僅賣書不能維持書店的開銷,正好個人電腦興起,士林書店就另闢裝修電腦的業務,來彌補經銷圖書之不足。

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政治氣氛改善,林孝信終於能回到他的家鄉。為了思想的傳承,他希望到大學教學,和年輕人接觸。林孝信雖學富五車,運動中從未放下書本,但臺灣是個只看學位的社會,沒有學校要聘他,只能在臺南藝術學院擔任兼任教師。他對我說,去教兩門課,不是為錢。——因為臺灣學校兼任教師的鐘點費極低,比在麥當勞賣漢堡多不了多少。——而是為了傳授臺灣缺少的知識。他在藝術學院開的課是政治經濟學和媒體分析與批判,《共產黨宣言》是他在政治經濟學裏所用的重要教材。

後來「通識教育」在臺灣興起,各大學都要開這方面的課,而沒有這方面的師資。涉獵廣泛的林孝信正是通識的人才。他協助成立「通識教育學會」,並編輯《通識在線》雙月刊。因此臺中的弘光科技大學聘請他負責通識教育,這大概是他在臺灣第一個領薪的全職工作。後來又轉到臺北世新大學的通識教育中心。

林孝信所教的通識,範圍廣泛、觸類旁通、深入淺出,深受學生歡迎。譬如他在討論行星與月球運行時,先講杞人憂天的故事,再問學生為什麼不須憂天,月球為什麼不會掉到地球上。他講愛因斯坦,不只涉及物理,也會介紹愛因斯坦的世界觀,如愛因斯坦在《每月評論》創刊號發表的《為什麼要社會主義》。他也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在課堂上解釋年輕人中的顯學——出生星座決定性格——的無稽,反映了他一貫要推廣的科學精神。

九十年代末,有志改革臺灣教育的人提出設立社區大學的構想。社區大學是為一般民眾提供一個學習,而非獲取學位的教育場所。這正合乎林孝信的理念,所以他全力投入了社大的開創及發展。他負責組織工作,向政府爭取經費,主編刊物討論社區大學的議題與交流,付出極大的心力。但當多所社區大學成立後,地方政治人物看到這是發展自己勢力的機會,民進黨政府更不願意異己人士主導社區大學,林孝信終於被架空,離開了社區大學的工作。

林孝信的夫人陳美霞的專業是公共衛生。2003 年 SARS 流行,鑒於臺灣醫療系統已全面商業化,只要看病賺錢,對更重要而無利可圖的疾病預防毫無興趣,她在林孝信的幫助下成立了「公共衛生促進會」,希望與社區大學結合,向民眾推廣預防的重要,並改革臺灣的公衛體系。林孝信雖沒在公衛促進會裏擔任正式的職位,但他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幾乎所有衛促會的工作人員都受到他的影響。

回臺後,林孝信的精力主要放在通識教育、社區大學及公共衛生,每星期都臺南、臺北奔走。為省時間,常常搭夜車,在火車上睡覺。但他並沒有忘掉保釣、科普和兩岸關係。2002 年李登輝發表「釣魚臺屬於日本」的謬論,林孝信立刻聯絡島內外愛國者簽名譴責。這項行動又讓散佈在世界各地的保釣人士恢復聯絡。

2012 年日本搞出「釣魚臺收歸國有」的陰謀。林孝信在臺北發動保釣大遊行,並擔任召集人,得到愛國團體及個人的響應,有兩千人參加,到日本交流協會抗議。

一些從臺灣出國深造的留學生,因參與保釣運動上了臺灣的黑名單,不能回臺服務,而去了大陸。他們組織了「臺灣同學會」,其中一項活動是每年舉辦一次研討會,議題主要是兩岸局勢。後來討論會擴大邀請臺灣及國外的保釣朋友共同開會。林孝信自己參加後,認為非常有意義,從 2005 年起,不但自己參與,並且介紹一些關心兩岸的年輕朋友參加。他認為增加兩岸普通人民的互相了解,以理性思考此議題,對和平解決兩岸對立有極大的幫助。

2010 年林孝信以慶祝《科學月刊》四十周年的名義,設計並推動「科學到民間」計畫,舉辦了將近三百場的科普演講。他的構想與熱誠,獲得一百多位科學老師及研究者的支持,義務擔任講員;五、六十個學校及圖書館提供場地。以最少的經費辦成臺灣空前的科普活動。

「科學到民間」系列結束後,他立刻籌辦「釣魚臺教育計畫」,到各學校舉辦「釣魚臺珍貴資料展」,讓年輕學生對釣魚臺有初步了解。更重要而更費心力的是,舉辦「認識釣魚臺研習營」,全面、系統地介紹釣魚臺、釣運及影響到釣魚臺和臺灣的歷史與國際局勢;並提供詳盡的教材給相關中學老師使用。當這項計畫正在起步發展,林孝信的工作重心又回到保釣運動時,卻不幸離我們而去。他已為這計畫打下基礎,他的同志會繼續推廣,並擴大到「公民教育」。希望大家在人力及財力上支持他未竟之事業,是紀念這位傑出人物最好的方式。

胡承渝

2016‐01‐02 紐約追悼會

2016‐02‐14 修改